作为一个外贸人,您是不是经常担心“天上掉馅饼”的大订单背后,可能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别担心!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识别那些“坑人”的买方,让您在国际贸易中稳稳的!(需特别说明的是,符合本文所列关注特征的业务面临的欺诈风险相对而言一般更高,但多数情况下,不能仅依据个别特征进行欺诈风险识别,需结合各方面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PART 01
买方的“真面目”是什么?
买方“从天而降”?
场景1:买方通过线下交易会、展会、线上贸易平台等场合主动接触并表达合作意愿,宣称自己公司是中国信保的“高级会员”(中国信保无会员制),建议企业投保中国信保产品以便无“后顾之忧”。为打消企业顾虑,买方还主动提供其在中国信保内部的买方代码、资信报告、业务情况等信息证明自身资质;主动提供财报但数据有“蹊跷”。
从历史经验看,阿联酋、中国香港等国家地区出现过前述特征且实际发生欺诈行为的买方相对较多。
场景2:中间商介绍业务。出口企业通过声称“可代理海外知名买方交易”的中间人完成贸易,依赖中间人签署合同,未直接与买方接触。交易过程中,中间人显得“并不专业”;中间人介绍的多个海外买方间可能存在关联关系。
场景3:老买方关联拓展业务。为扩大交易规模,老买方主动介绍其下游客户或其朋友作为新买方,整个贸易过程中只与老买方联系,从未与新买方联系。货物流转与老买方项下货物流转模式保持一致,提单收货人或通知方均为老买方,对老买方自身的信用依赖程度较高。
买方“时隐时现”?
场景:买方仅能通过电子邮件或即时通讯软件联系,联系邮箱为Gmail、Hotmail、Outlook,或info@等易注册邮箱类型,非官方邮箱后缀,邮箱为短时间内新注册,且有效期短,邮箱注册地或IP登录地与买方注册地不一致。买方提供的官网界面制作简陋,结构简单、不符合逻辑,服务器为异地代理服务器等。
买方“业务范围广泛”?
场景1:买方的身份、经营范围与贸易商品明显不匹配,缺少相应技术支持能力。例如,主营房地产租赁服务的企业采购汽车轴承。
场景2:买方企业名称(带有行业特征)与主营业务差距大。
场景3:买方以批发、零售等非生产型方式从事经营活动,主要经营商品为服装、电子、家电、五金、光伏、化学品等易转卖产品,此类买方中出现欺诈行为的比例高于生产型买方和经营不易转卖产品的买方。
买方“十分爽快”?
场景1:买方格外关注信用保险条款,重点关注企业能否认可信用保险项下赊账交易方式,并催促快速完成交易。
场景2:交易模式异于贸易常规操作,如:首次交易即下大额订单;首次贸易要求全额赊销,或仅支付小额预付款;首次小额贸易后,短时间内连续追加订单,订货量激增等。
场景3:买方短期内询问产品涉及范围很广。货物定价异常虚高,或贸易条款优于正常水平,买方主动提出可先支付一定(极少)比例预付款。
其他场景:贸易合同显示的买方签字人姓名与资信报告显示的高管人员名字不一致。买方与出口企业的上游供应商存在关联关系,主要表现为买方指定或推荐上游供应商;上游采购合同与下游销售合同制式相似,货物由上游供应商负责运输或交付等。
货物运输出现异常?
场景1:货发第三国,收货地与买方公司所在地不符,货物运抵国位于欺诈风险高发国家或地区。
场景2:货物运输过程中临时修改提货人。
买方其他关注特征
1.如买方国别为阿联酋,管理人员及主要股东为非当地人且来自或国籍为欺诈风险高发的国家;买方为美国或东南亚国别,管理人员及主要股东为非当地人且熟悉与出口企业沟通的语言及文化习惯,前述情形下欺诈风险水平会相对更高。
2.买方是注册地在香港或避税性离岸中心的秘书公司、空壳公司,无法查到实际经营地址或实际经营信息。
3.印章形式较为简单,或存在多种印章样式。
4.历史频繁出现破产或经营异常的情况。
5.买方短期内多次注册新公司抬头,频繁更换贸易主体。
6.买方如位于法治水平不健全的国家/地区,或当地处于经济低迷时期,欺诈风险水平会相对更高。
PART 02
买方欺诈风险防范建议
核实买方主体信息
1.认真核实买方联系人身份与联系方式
(1)可通过索取买方名片、查询工商信息、调取买方资信报告、登录买方企业官网、拨打买方负责人电话、比对买方联系人与买方企业邮箱域名等方式确认交易对象身份以及联系人是否为买方代表。
(2)推荐使用涵盖海量买方信息库的“信步天下”APP,查询交易方是否属于资信红绿灯提示亮“红灯”公司,也可通过中国信保调取资信报告,核实买方的关键信息。
(3)警惕近期注册、有效期短,以及异地注册、登录的联系邮箱。【可通过域名查询工具(例如whois)查询邮箱域名的注册时间、有效期限、注册服务器域名(可基于域名进一步查询服务器地址);通过网页端邮箱的“查看信头”页面查询发件人的IP地址,利用IP地址查询网站或工具可进一步获取IP登录地等信息。】
2.认真核实买方的经营范围
通过调取买方资信报告、登录买方企业官网、查询工商信息、询问同行等方式了解买方经营范围与拟交易的商品是否匹配,是否具有相关行业资质。对特定地区及风险高发行业的新买方多加警惕。
3.认真核实买方经营状况
(1)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实地拜访买方注册地址和经营地址。
(2)可利用地图软件查看买方地址卫星图片,了解买方地址周边环境,买方地址所在区域是否为正常经营区域,辅助判断该买方的可信度。
(3)核实买方是否正常经营、是否与资信报告显示的财务状况相匹配。警惕注册地在香港或避税性离岸中心的秘书公司、空壳公司。
4.认真核实签约主体
对于同一签约人拥有多家公司的,应核实签约人具体代表哪家公司,防止其“甩锅”。针对了解程度尚不充分的买方,可要求其支付一定比例预付款,详细核实付款路径。
关注货物运输过程
建议出口企业尽量自行委托货代。密切跟踪货物流向,警惕运输途中买方要求变更提单收货人,且货发地区为欺诈风险高发地区的情形。如货物运输过程中有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行动,及时止损。
把控交易节奏
1.在买方收货后,建议与买方保持密切沟通,跟踪买方付款进度及货物销售情况,及时与买方核对货款到达时间及应收账款金额,并保留所有书面材料。
2.如已出运货物尚未收到货款,应注意控制后续发货节奏,减少风险敞口。
3.如与买方交易规模在短时间内突然大幅增长,应谨慎核实增长原因是否合理。
4.如出现买方失联情况或获悉买方存在转移资产、故意逃避债务等信用风险信号,应采取更加强有力的追讨方式,及时向保险公司报损并委托介入调查追讨。
转介绍情形风险防范
1.通过老买方介绍新买方拓展业务合作
核实新老买方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贸易过程中的联系人是老买方还是新买方,货物流转模式是否与老买方一致,提单收货人是否与老买方存在关联。防范老买方将债务转移给新介绍买方,从而逃避自身还款责任等风险。
2.通过中间商介绍贸易机会
(1)核查中间商是否获得买方书面授权,重点核对授权范围和时限。
(2)在涉及中间商的贸易时,尽量与买方取得联系,直接签署贸易合同;若为从中间商处获得买方签署的贸易合同,要求中间商提供从买方处获得贸易合同的证明文件,并注意核实证明文件发送地址是否与买方官方信息一致。
(3)如中间商介绍的买方是海外知名企业,核实联系邮箱注册时间及有效期。
(4)如中间商介绍多家买方,核实中间商介绍的多家买方之间是否存在关联。
(5)如中间商介绍上游工厂与买方,核实上游工厂与买方是否有关联关系。
出口企业一定要擦亮眼睛,谨慎核实买方信息,把控交易节奏,避免掉进买方欺诈的“坑”里!
贸管部 李佳洁 摘录
文章来源: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