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爆了很多雷,看着“维权者”的心酸,感到非常无奈。不了解一样品种,就去投资,是大忌。怎么看P2P的风险?必须要先理解它,以及,理解有哪些常见的坑。
P2P,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在18世纪的欧洲,就有私人借款人,由于本身具备一些暂时不用的资产,去借贷给旁人获得利息。这就是个人对个人借款,也是P2P的根本定义。
从根本定义出发,容易知道,无论是借给你家邻居,还是借给网络上的谁,正常的P2P业务,应当是你作为一个“个人”,去借给另一个“个人”。
不过,我们现在比18世纪的欧洲人好像奔放了许多。在当时的欧洲,个人借款只敢借给“特别熟悉的人”,一般也只敢借给“旁人去经营他的生意”,而且大多数时候,需要借款人“提供一些旁的资产当作抵押”。我们的国人确实胆子非常大,网络上推过来的一些所谓“标的”,不作任何的细致了解,就敢借过去真金白银。实在是创了历史之先河。
一个正常的P2P网站应该干什么?它的基本职能应当至少有这么几点:1、核查借款人到底是谁、来自哪里、家中几亩田、几口人…2、核查借款人借了钱去做什么,是去做生意、还是买了股票、还是买了车、还是旅了个游…3、对出借人充分披露上述这些信息,如果感觉有问题或者有缺失的,需要特别提醒出借人注意自己去衡量风险…4、根据借贷双方的具体商议,提供方便的借款协议供双方签署…5、辅助出借人跟踪借款人最新的信息…6、提醒借款人还款,辅助出借人回收借款…7、由于提供了这些服务,收些手续费意思意思…
总之,P2P平台应该是个信息平台。
当然,我知道上面这些看上去好像不大熟悉的样子,是不是感觉我们的P2P们的长相不是这样的?所以,你应当知道了我们现在连环爆炸的各种“P2P”平台是多么的“LOW”了…
我们的“P2P”平台们干了啥?大约有这么几种:
伪造标的资产。
是的,他们知道我们的投资人们都很奔放,不会去核实的,只需要大喊一声“我国企背景”,或者“我上市公司背景”,投资人们就会立刻信了这个邪,认真缴纳钱款出去。至于到底有没有背景,靠不靠得住;资产真还是假,好还是差;钱拿去想干什么,到底干了什么;协议到底是和借款人签的,还是和莫名的什么东西签的……这些诸如此类的想一想就会脑仁隐隐发胀的麻烦事情,大体上是不怎么关心的。原因各不相同,有真糊涂的,有装糊涂的,也有想赚后面来的糊涂蛋钱的,各色想法,五花八门,琳琅满目。
自建资金池。
我们的很多平台不喜欢做中介,如上文所述,收些手续费意思意思多没劲啊,当然是我左手借钱右手借出有劲啊。可是,有人看了收益率,一头扎进去,当然也会有人拿到了利息出来。平台大了嘛,进出的人越来越多,进出的金额越来越大,这时候终究难免会碰到鬼,进的钱少,出的钱多,不能兑付了。可它们连央妈家的庶出的表上三千里的亲戚的隔壁村的邻居的傻儿子都算不上,从哪儿借?作者自己的经历来看,譬如500亿的盘子,即便是专业的,也经常出现百天一遇的两三亿的缺口,偶尔还会碰到十月一遇的十亿级别的。按现在爆掉的P2P盘子多有两三百亿…请大家自行脑补资金池的风浪。
平台上的钱去哪儿了?
…你猜?从美容院充卡到付个车贷首付,从买彩票到造卫星,都可以猜,反正不是告诉你的那一种。当然,查得比较多的有两种:A、大股东借款。据说银行的客户经理一般不把银行的钱当自己的钱,有些P2P平台不一样,它们的大股东喜欢把平台上的钱当自己的钱使。B、挪用。举个栗子:看着是个投什么项目,投什么股、券、票、债的标的,实际上,借款人可能上午刚接到补仓通知,下午不补钱进去就要被强平啦…
上述是关于我们P2P平台的常规操作,另外当然还有局中局、盘外盘、连环套之类的骚操作,就不表述了。有兴趣的可以找作者私聊。感觉只要刷破底线,骗他几个小目标也不是很难不是?
最后,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P2P平台不需要牌照,没人监管。法律定义“民间融资行为”,警方定义“没跑路前抓不了”,央行定义“这事和我没关系”,工商定义“现在不给注册”。
投P2P前,参照前文,好好盘算一下。或许可能会觉得借给隔壁老王家貌美如花的老婆更靠谱些?
我当然不会真的说三遍,毕竟,投资人既然连扔钱都可以那么糊涂,不说三遍这种小事,何必这么较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