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扩散,外贸企业普遍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收汇风险。无论是风险的表现形式,还是风险的强度与以往严峻外贸形势时期均有较大不同。
一、对商业类风险的可能演变
第一阶段:定单取消风险。全球疫情扩散应对的主要措施之一是减少人员外出和流动,从目前各方权威预测看,全球范围内的人员大规模限制至少延续至夏季,而恢复正常流动的时间将进一步延后。可以预料的是,我国出口中的夏季和秋季产品定单必然受到重大影响,目前欧美不少买家已经正式取消夏秋季服装、鞋靴、户外用品的定单。
第二阶段:货物拒收风险。随着更多国家采取大规模的人员管制措施,以及对未来销售的不确定性,部分来不及取消定单的国外买家,可能会以各种理由拒收已经出口的货物,或者要求大幅度降价提货。
第三阶段:买家拖欠货款。对于冬季定单,以及不受人员流动影响而需求相对刚性的出口产品,出口形势影响相对较少,也是目前维持外贸基本盘的主要方面。但由于我国出口主要采用赊销的结算方式,以最为常见的出口后90天付款为例,当买家付款节点到达时,受买家市场销售不如预期影响而降低付款意愿,或者自身经营遭受较大冲击而削弱付款能力,最后演变成对我国企业的付款风险可能大幅增加。从影响买家付款的因素看,受疫情影响,终端市场的购买力必将出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国外买家自身经营受到冲击也是大概率事件。
第四阶段:买方破产。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不少国际知名金融机构和企业出现破产,随后的十年里大量零售类、连锁类、服装类、电子类大买家出现经营问题,还有不少已经处于破产边缘。疫情会严重影响国外买家的经营,而欧美国家目前可用于企业救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空间已非常狭窄,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已经提前反映部分买家后续经营情况,一些买家出现丧失偿付能力或者破产的情况基本不可避免。而疫情的持续时间和强度,将决定买家破产的覆盖面。需要警惕的是,不排除部分银行甚至知名银行破产,L/C风险不应局限在以往认知中。
二、系统类风险的可能演变
第一阶段:新兴市场货币贬值。基本每一次恶劣的国际环境,都会伴随新兴市场货币贬值,不论是国际大宗产品价格下跌,或者市场避险,都会表现出美元等国际货币的需求增加和收入减少,引起本币贬值。而一旦新兴市场货币贬值,意味着买家进口货物的成本大幅提高,进而演变成对我国出口的收汇风险。
第二阶段:外汇管制。当疫情的持续扩展和加剧,外汇收入减少和需求增加的矛盾会日益加剧,达到一定临界点后,部分国家为保证国家整行运转以及抗击疫情需要,可能会采取外汇管制的措施。传统外贸中的外汇管制主要在新兴市场国家,随着疫情影响,部分疫情严重的发达国家,本身常年保持较高的外债水平,防疫物质又高度依赖从国外进口,不能完全排除外汇管制的可能。
三、出口收汇风险演变路径图
四、做好当前外贸风险管理的建议
第一:采取“逆”信用政策,缩小风险敞口。当前,各国为抗击疫情注入了大量流动性,融资成本也不同程度下降,和国外买家商谈“逆”信用政策具备一定的基础。不论是在出货前获得一定比例的预付款或者缩短信用期限都有助于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也有助于缩小风险敞口,有条件的业务可以尝试“逆”信用政策。
第二:加强沟通,做好贸易保护。越是外贸形势复杂严峻,越是形势变化多端,越需要加强与各贸易主体和相关方的沟通,避免无端的损失和贸易纠纷。同时,越是收汇风险大,越需要通过完善贸易合同条件、保留书面记录、利用外部资源和外贸工具等方式提前做好保护,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
第三:用好国家政策,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出口信用保险作为国际通行的、国家法定的贸易促进工具,各级政府为鼓励企业投保,出台了大量的政策。目前,外贸企业已经不是考虑需要不需要投保的问题,而是需要考虑如何尽快得到出口信用保险保障,以及获得出口信用保险更高更多的保障。
文章来源: 中国信保厦门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