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贸易的今天,外贸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市场环境和风险挑战。其中,“第三方欺诈”作为一种隐蔽性较强的风险,正在成为外贸行业的“隐形杀手”。
不法分子往往通过伪造身份、虚构交易等手段,冒用优质买方名义,诱骗企业发货,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第三方欺诈的常见特征及防范手段,助您远离风险,守护企业利益!
(需特别说明的是,符合本文所列关注特征的业务面临的欺诈风险相对而言一般更高,但多数情况下,不能仅依据个别特征进行欺诈风险识别,需结合各方面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一、识别危险信号
买家表现得“不太专业”
1.买家对所在行业、货物规格、质量、价格等细节不太了解或不够关心,显得“并不专业”。
2.与其他贸易细节相较,买家更关注产品品类,偏好高值电子类货物或通用性产品:欺诈者通常选择高值电子类货物或通用性产品作为交易对象。这些货物易于转手变现,且市场流通性较强,便于不法分子快速套现,是欺诈者的“心头好”。例如,手机、电脑、平板等电子产品,以及钢材、化工原料等通用性产品。
联系方式“不对劲”
1.买家仅通过电子邮件或即时通讯软件联系。
2.“山寨邮箱”,邮箱后缀与被冒用买方公司官方邮箱后缀相似但不相同,这是不法分子“障眼法”,使卖方误以为是官方邮箱。
3.联系邮箱后缀为Gmail、Hotmail、Outlook,或info@邮箱等易注册邮箱类型。
4.邮箱为近期注册,有效期短,邮箱注册地或IP登录地与被冒用买方公司注册地不一致(域名注册信息可通过www.whois.com/whois进行查询)。
买家信息自相矛盾
1.电话信息:电话归属地与被冒用买方公司注册地不一致。
2.税号信息:买家提供的税号不属于被冒用买方公司。
3.印章信息:印章样式简单,或存在单词拼写错误;印章上的地址与被冒用买方公司注册地址不符。
4.地址信息:地址单词拼写错误或格式不符合当地书写规范。
伪造单证“以假乱真”
1.伪造签章:不法分子可能伪造被冒用买方公司的印章,用于签署合同、订单和其他重要文件。这些伪造的印章在外观上与真实的印章非常相似,需仔细核对才可发现细微差别。
2.伪造个人签名:欺诈买家可能伪造被冒用买方代表的签名,用于确认交易细节或签署付款文件,具有较高的欺骗性。
3.虚假代收行信息:在DP业务中,不法分子可能提供虚假的代收行信息,使卖方将正本提单寄送到错误的地址。这些虚假的代收行信息通常包含虚假的银行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卖方在没有仔细核实的情况下容易被骗。
4.虚假地址:欺诈买家可能提供虚假的收货地址,使卖方将货物发送到第三方指定地点。这些虚假地址可能是一个与被冒用买方完全无关的地址或是一个不完整的地址,卖方在没有仔细核实的情况下容易被骗。
通过黑客手段诈骗
通过黑客手段侵入邮箱:不法分子可能通过计算机病毒、钓鱼邮件、恶意软件等手段获取知名买方公司的邮箱密码,从而侵入邮箱。一旦侵入邮箱,不法分子可以冒充买方与卖方进行沟通,发送伪造的订单、合同、收款信息等,诱使卖方上当受骗。
货物运输异常
1.货发第三国,收货地与被冒用买方公司所在地不符,货物运抵国位于欺诈风险高发国家或地区。
2.在货物运输过程中通过修改提货人、伪造清关手续实施诈骗。
3.伪造提货授权书,欺诈买家可能伪造提货授权书,使物流公司误以为提货人是合法的。这些伪造的授权书通常包含虚假公司印章和签名,难以通过常规手段验证其真实性。
地域及行业风险
1.买家的注册地在香港或避税性离岸中心的秘书公司、空壳公司,无法查到实际经营地址或实际经营信息。
2.买家位于法治水平不健全的国家/地区或当地处于经济低迷时期。
3.特定行业欺诈风险高发:纺织服装、家电、五金、光伏产品行业等。
防范建议--让您的交易更安全
核实买家“真实性”
1.认真核实买家联系人身份与联系方式
对于新认识、新建立业务关系的买家应特别提高警惕。
(1)可通过索取名片、查询工商信息、调取资信报告、登录买方公司企业官网、拨打官网联系电话、比对买家联系人与企业邮箱域名等方式确认交易对象身份以及联系人是否为买方公司代表。特别是在展会等场景中,建议要求买家使用官方邮箱(非免费邮箱)发送正式订单,并致电其官网电话确认联系人授权。
(2)推荐使用涵盖海量买方信息库的“信步天下”APP,查询交易方是否属于资信红绿灯提示亮“红灯”公司,也可通过中国信保调取资信报告,核实买家的关键信息。
(3)检查邮箱后缀:在收到买家的邮件时,仔细检查邮箱地址的后缀,确保其与买方公司的官方邮箱后缀一致。如果发现使用的是公共邮箱,应提高警惕。
(4)警惕近期注册、有效期短,以及异地注册、登录的联系邮箱。
【可通过域名查询工具(例如whois)查询邮箱域名的注册商、注册时间、有效期限、注册服务器域名(可基于域名进一步查询服务器地址);通过网页端邮箱的“查看信头”页面查询发件人的IP地址,利用IP地址查询网站或工具可进一步获取IP登录地等信息。】
2.认真核实买家经营状况
(1)警惕注册地在香港或避税性离岸中心的秘书公司、空壳公司。
(2)警惕宣称位于发达国家/地区,但联系人实际在法治水平不健全或经济低迷、欺诈风险高发国家/地区活动的买家。
(3)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实地拜访买方公司注册地址和经营地址。
重要的信息“再三确认”
1.核实订单和合同:通过电话、邮件等多种方式与买家确认订单和合同的细节,确保文件的真实性。
2.验证公司印章: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公司印章的真实性,必要时可以要求买方公司提供印章备案证明。
3.验证个人签名:通过电话或视频会议等方式与买方公司代表确认签名的真实性,必要时可以要求买方公司提供签名样本进行比对。
4.核实代收行信息:通过银行渠道核实代收行的真实性和联系方式,确保代收行信息的准确性。
5.核实收货地址:通过地图软件或第三方物流服务核实收货地址的真实性,确保货物能够安全送达。
货物运输“万无一失”
1.谨慎寄送提单:尽量避免电放提单,确保提单寄送至经确认的买方地址,确保提单上的提货人信息准确无误。必要时,可以通过电话或邮件与买方公司确认提货人信息。
2.验证提货授权书:通过电话或视频会议等方式与买方公司确认提货授权书的真实性,必要时可以要求买方公司提供授权书样本进行比对。
3.核实报关单:确认进口企业与买方公司一致,并通过海关渠道核实报关单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确保报关单上的信息准确无误。必要时,可以通过海关官方网站查询报关单的详细信息。
4.使用可靠的物流公司:选择信誉良好的物流公司,确保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避免不规范放货。与物流公司签订详细的运输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5.实时跟踪货物:通过物流公司的在线平台实时跟踪货物的运输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其他小贴士
1.收取一定的预付款:对于赊销的新客户,建议收取一定比例(例如30%以上)的预付款,并核对汇款方名称与合同买方是否一致。
2.谨慎确认关键指令:收到付款账户变更、发货指令、提货人变更等关键信息时,需通过电话、视频会议二次核实。
3.加强通信安全:使用加密邮箱,定期对企业邮箱进行安全加固;使用专业反钓鱼软件检测伪造域名和恶意链接。
做个聪明的“防骗达人”!
第三方欺诈可能出现在交易的各个环节,但只要保持警惕,善用工具,就能轻松避开陷阱!请记住,安全永远在第一位,别为了“一时痛快”而让自己“吃大亏”!
文章来源:中国信保企业服务
贸管部 朱加滨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