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荔枝》是一本200多页的短篇小说,作者马伯庸创作一气呵成,我们读起来也是酣畅淋漓。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历史上短短的一句话,无人知晓背后的故事。谁接了这个倒霉差事?最后花了多少天运到?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荔枝使”完成任务后是不是官运亨通?
作者凭借脑洞大开和杂糅史料的能力,详尽地描绘了一波三折的“荔枝总动员”事件。作为搬砖人,看到主人公制定计划、拆解任务、对照测试的过程,非常有代入感。李善德放在今天,一定是个优秀的项目经理。他的经历表明,即使面对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只要具备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我们也能够将危机化为转机。

图片来源:小红书 恰卡好读书
绝处逢生的心态
当你身处绝境,是自暴自弃,还是放手一搏?这正是书中主人公李善德所面临的抉择。荔枝“一日色变,两日香变,三日味变”, 而岭南距长安五千余里,运送新鲜荔枝看起来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务,人到中年的李善德,意外摊上这个“荔枝使”的重任。经过短暂的消沉,他决定前往岭南实地考察。
面对他人的不解,李善德心中的信念是:“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
拆解任务 各处攻破
李善德将看似庞大的任务,分解为一系列小目标和阶段性任务。荔枝长途运输,涉及到荔枝品种、采摘时间、储存方式、容器、路线、气候水文、驿站调度等一系列问题,每一项都有优化的空间。这个分解的策略使他能够在每个阶段专注于解决问题,逐步推进任务。
多解决方案 测试择优挑选
想出的方案越多,调整和整合的空间越大,完成任务的可能性也越大。李善德为了保证荔枝的新鲜度,在保存方式和运输线路上都做了多种方案,再分别进行可行性测试。制定好方案后,李善德自制了一套统计追踪方法(格眼簿子见下图),对项目进行整体把控。
四队出发之后,除了大瓮,还带了同样规格的一批小瓮,每到一地,开启一个小瓮检查状态,便放飞一只信鸽回报。李善德在广州一收到消息,立刻按里程远近,用四色笔填入格眼。黑圈为不变,赭点为色变,紫点为香变,朱点为味变,墨点为流汁。

图片来源:B站 夜月枕前书
争取一切支持 整合一切可调动资源
李善德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花花轿子众人抬、有利均摊的道理,处理好了和各方的关系。
上游端,李善德最终赢得了卫国公杨国忠的认可,这使得他能够协调和调动朝廷各部门,以及地方的水陆驿站资源。 获得这位重要人物的支持,等同于消除了内部障碍。
下游端,李善德也得到了供应商的支持。他亲自前往岭南实地考察时,靠着真诚善良建立了与荔农的友谊。荔农不仅提供了各种不同品种的荔枝供他测试,还传授了他有关荔枝的基本知识,为他的转运方案提供了最初的灵感和依据。

图片来源:小红书 恰卡好读书
《长安的荔枝》是一本历史小说,也是一本励志小说。无权无势无钱的小人物李善德,穷尽各种方式,最终耗费十一天,为贵妃献上了一小篓新鲜荔枝。人生从来都不容易,难免会有坎坷挫折。但愿我们可以像李善德一样,保持真诚从善的心态,以坚韧的品格和强大的能力,穿越生活的风雨,转祸为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