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3年开始走上出国拜访的道路,已经5年了,有些深耕的市场更是反复探访了多次,每一次都能深刻感受到客户的变化,市场的变化,特别是随着当地的经济走强而体现的用户消费升级,致使我们的产品档次也要相应地进行升级。
而在营销方式上面,随着技术革新也在不断升级,最早期是拖着25KG的箱子装满样品,在当地市场里挨家挨户的撒网式的推销,我们称之为扫街。靠的是一张嘴,一堆样品,这种原始的方式有点成效,但显然非常耗时耗力效率低。
后来有了互联网的全球化信息,我们可以先在互联网上搜索目标客户,例如关键词、黄页、大使馆网页、海关信息等。虽然能搜到的信息非常有限,而且支离破碎,但比起扫街那是有的放矢,高效得多,不再需要笨重的样品的加持,一本宣传册,一套说辞,能使高昂的差旅费用获得更高的回报。
仅仅两年,这一次的出访竟然遭遇了信息不对称的尴尬,每一个客户,在会面前都会用软件做下功课,调查完整的公司经营资料,完整的上一批进口海关信息(买方,数量,价格,日期),在数据面前,赤裸裸的连宣传册和说辞都是多余的,如果宣传册上的描述和公司官网,互联网搜索出信息不一致,反而落得尴尬。通过信息查询,他们证实了你是在当地有出口记录的供应商,根据你的客户水平和出口年份也确认了你的资格和质量。总的只能说你的身份被肯定了,吹牛、掩饰、谦逊也是多余的。
但是否能合作,还有更多的细节内容,也需要机缘巧合,但若我们事先拥有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分析客户的购买记录,他的信用、规模、数量、价格、频次等,再分析他的供应商也就是我们的竞争对手的品质,价格、产能、付款方式等。经过分析我们或许能找出我们的竞争对手或者客户身上的某些痛点,作为切入点,结合低价,制定战术。在这样精准的营销下,或许能有更高的成功率。
再大胆些假设,寻找真正的客户甚至都不再需要远涉重洋,不再需要盲目搜索,甚至不再需要交易会。他们都在如海关、船务、税务、信保、银行等相关的数据里,贸易公司或许会和其他的互联网公司一样,我们的主要精力和费用不再是差旅和展会,而是购买数据,只需要耐心的在数据里挖掘、取舍、分析,确定目标,找出痛点,制定战术,再交由销售开始与之进行接触,这样的知己知彼,是不是会有更高的成效?
纵观人类历史,一项技术的发明往往会带来战术的革命,蒸汽机的发明带来了工业革命,电影战马里呈现的机枪的发明革掉了原始的骑兵集中正面冲锋的战术,英国人发明的坦克被德国人发明了闪电战而改变了战局,IPHONE的发明从PC时代迈入了移动互联,射频芯片带来了物联网,基因测序编辑技术带来了精准医疗,特斯拉拉开了智能汽车时代,基于大数据产生的如“天眼查”“海关数据库”这样的新武器,似乎对我们的销售战术又提出了新的挑战,也提供了更多的机遇。